电话
028-811032092
【本讲主要内容】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也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B.再分析,反思,反思
(2)纯物质成分牢固,化学性质独特,可用化学式表示;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
B.一种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淆物
B.当温度降低时,最初的饱和溶液可能不会沉淀出晶体
苛性钠
[例2]在下面的反思中,前者必须包括后者是()
硫酸钠
(1)物理性质不仅反映在物质的物理变化上;比如木材的密度不要求它改变形状。
苛性钠
混淆:成分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常见的困惑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炭、石油、天然气、爆炸性气体和各种溶液。
C.氧化反应组合反应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公式。注意写作原则、步骤、平衡、反映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元素:具有相同核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单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
d、代替反射,减少反射
发酵
(2)在右边写正价格部门和负价格部门的原子或原子组。
【例3】(北京市海淀区)以下说法错误为()
三
(1)混乱和纯洁
熟石灰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般来说,电离方程可以用以下方式写成:
本课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和硫酸氢盐(H2S)都是由几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的,属于酸性化合物。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以分为相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或者相同元素的两个离子
分析了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化学基本思想和原理的内容约占题数的1/4,约占试卷分数的1/5。考查的问题包括选择、填空等。
胆矾
四
(4)化学性质:只能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
需要仪器测量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度、电导率等。
2.物质组成
初中总是复习——化学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4.化学术语
(3)化合价:一种元素相互结合的原子数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它作为一个整体以原子团的形式出现。
回顾基本观点和原则的重点应该是深刻理解它们的本质和应用。
比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分类反映了化学的基本类型,溶液的相关观点,质量守恒定理,化学术语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接受差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和可接受的分类。
分子和原子,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可接受的类比法列出来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纯粹的和混乱的对象,复合反射和分析反射,可以接受辩证的方法。
一些容易混淆的观点可以通过综合训练练习来复习。
盐:一种化合物,电离时能使金属阳离子和酸性阴离子电离。盐可分为正常盐、酸性盐和碱性盐。
如果物质直接由原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简单的物质,例如:
,s,p等。
A.复杂的分析反映了分析
映(2)检查反映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硫酸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现物质组成的式子。
大理石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盐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划定为零价。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一般纪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
5. 溶液
A. Na2O+H2O=2NaOH
盐酸
【解题方法指导】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映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体现+2价该反映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D. 2Fe+6HCl=2FeCl3+3H2↑
剖析:A正确生动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映属复剖析反映该反映的条件是:① 两种反映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
显然该反映生成物的条件不切合②。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稳定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反映切合事实的是( )
谜底: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举行:
② 化学变化经常陪同一些反映现象例如:发光、发烧、发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映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碱式碳酸铜
(3)检查所注反映条件是否正确。
纯碱
D. 任何离子中所带的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一定不相等
5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碱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双方用“”毗连。
1
(2)单质和化合物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石灰石
影响固体溶解度巨细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自己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差别溶解度差别。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少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剖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映的分类明白各反映类型的寄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剖析、化合、置换、复剖析)是从反映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映与还原反映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映与放热反映是凭据反映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映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2H2O是化合反映又属氧化反映也属于放热反映)。
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映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映是复剖析反映的一种;C中两种反映是交织关系但有许多化合反映不属于氧化反映;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映不是置换反映。
谜底:B
① 某一种元素。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氢硫酸
C. 由差别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6)化学反映类型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 物质的分类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C错银在金属运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映放出氢气。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界说:一种或几种物质疏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淆物。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映。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硝酸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映。
蓝矾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剖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察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凭据酸、碱、盐的观点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举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谜底。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身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
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谜底: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1)是否切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运动顺序 ② 复剖析反映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典型例题分析】
(7)质量守恒定律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纯碱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剖析:真正明白溶液的种种观点和转化历程。
谜底:D
[例2](06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历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现氢原子用“
”表现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剖析:准确明白分子的寄义。
谜底:A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视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纪律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料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划分改写成其表现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剖析:对元素中种种粒子的相互关系应准确掌握。
谜底:C
本文来源:E星体育官方网站入口-www.zhukaimall.com